熱門文章
哪一種運動才能真正對抗肌少症?
發表時間:2021-02-13

Photo by Sriyoga....

想做斜槓青年,先拿回人生選擇權
發表時間:2018-06-22

自從《紐約時報》專欄作家瑪希....

強化金融風險抵抗力 建構全民金融幸福

發表時間:2020-04-09 點閱:1506
Responsive image

 

 

金融風險抵抗力就如同人體免疫力一般,每人強弱皆不同,若各國能預先量測其國民的金融風險抵抗力情況,掌握最實際的情勢,將可讓金融普惠相關的政策與行動更切合民眾需求,提前強化抵禦風險的能力,實現金融幸福生活。

 

隨著武漢肺炎(亦稱「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延燒,不但確診與死亡人數迭創新高,經濟動能更戛然而止,全球金融市場動盪幅度頻創歷史紀錄,其衝擊較金融海嘯恐猶有過之。如同投資大師華倫˙巴菲特所說:「退潮時,就知道誰沒穿褲子游泳。」(You only find out who is swimming naked when the tide goes out.)此時正可觀察出各國對於此種系統風險抵抗力的高下。近來全球央行都忙著降息救市,但降息不會讓病毒消失,也讓人民更加擔憂自己的退休金、資產大幅蒸發。台灣政府這次在疫情發生第一時間,就展現超前部署的防疫對待,從一開始被外界唱衰,到廣獲國際肯定,顯現出面對風險或者疾病,與其事後以各種手段求治而不可得,建議事先強化自身抵抗力,才是抵禦衝擊的最佳武器。

 

普惠之前 應先有抵抗力

 

抵抗力(Resilience,或譯「韌性」),最早是生態學提出來的觀念,指的是人類面對負面衝擊的耐受、適應與恢復能力,其後在金融海嘯期間,逐漸被應用在經濟與金融領域。相較於金融界琅琅上口的金融普惠(Financial Inclusion),金融風險抵抗力(Financial Resilience)是一個相對新的概念。金融普惠固然重要,但往往被批評於僅強調金融產品和服務的交付與可及性,卻忽視了金融應該使民眾在不利狀況下有效發揮作用的能力養成;換句話說,金融服務的普及與易得,應該是以強化人民對抗風險的能力為基本前提,讓受負面衝擊,例如失業、車禍或急病等等的個人或家庭,能夠籌措足夠資金,運用金融服務而不被打倒且能重新站起來,如此才能讓金融真正「普惠」,成為提升社會幸福的重要工具。

 

金融風險抵抗力就如同人體免疫力一般,每個人強弱皆不同,也應該有客觀之衡量比較,因此就國家高度而言,量測其國民的金融風險抵抗力情況,辨識低抵抗力族群,了解其弱點或盲點,這種掌握情勢的基本功,是已開發國家制定金融普惠相關政策與行動的先行依據。就家庭或個人層次而言,掌握自身金融風險抵抗力的情況與弱點,就好像了解自己的身體抵抗力狀況一樣重要,誰都不曉得自己明天會不會遇到風險衝擊,唯有了解自己有多少能耐,才能提強補弱,預先準備。

 

近5成澳洲人有高財務壓力

 

對於金融風險抵抗力的衡量,較具代表性者:有澳洲的金融風險抵抗力(Financial Resilience in Australia)評測、英國的金融生活調查(Financial Lives Survey)以及美國的金融耐受力(NFCS)(National Financial Capability Survey)。其中澳洲的金融風險抵抗力評測從2011年開始,由澳洲國民銀行(NAB)與澳洲社會影響局(CSI)主導,了解不同族群的財務現況和資源分布狀況,找出低風險抵抗力的人口特性,澳洲經驗發現,除了低收入戶,「金融風險抵抗力低」族群也需要關注,此族群各種資源皆不足,與破產的距離可能只有一次財務衝擊;透過這個評測發現,雖全國經濟有成長,人民生活看似好轉,但陷入財務困境的國民卻增多,最新的2018年調查顯示,近50%成人有「嚴重」或「高度」財務壓力,連支付生活費用都很辛苦;40%人民沒辦法從家人那裡借到錢,60%連2,000澳幣都沒辦法在一周內籌措到,而1/10的人完全沒有存款。在信用方面,41%得跟銀行借錢,更有75%覺得他們跟銀行往來有困難,此結果顛覆了許多人對於先進國家人民金融生活的印象,因此澳洲將金融普惠重點從傳統的關心金融服務可及性,自2015年起,轉而注重金融風險抵抗力。

 

四百多萬英國人面臨財務困難

 

英國的金融生活調查是由金融行為監理總署(Financial Conduct Authority, FCA)於2017年進行大規模金融消費者調查,這個調查非常龐大,問卷題目總數高達1,500題,大約13,000份有效問卷,分析各英國地區、各年齡層的成人財務狀況,並剖析三大特質,包含潛在財務脆弱性、金融風險抵抗力以及理財能力,解決各年齡層的關鍵點,調查目的包含深入了解英國消費者金融服務需求與經驗,進一步促進消費者保護,同時改善金融市場運作和企業運作方式。結果發現,在財務脆弱性方面,雖然英國金融普惠看似完備,僅有3%沒有得到金融服務,但卻有高達50%的成年人具有潛在的金融脆弱(financial vulnerability);此外,據估計,大約有超過3百萬英國人深受高利率債務所苦,而處在財務困難情況下的英國人則有高達4百餘萬。

 

在金融風險抵抗力方面,將近50%人口退休後主要靠政府退休金維生,而沒有任何私人退休金儲備的國民有30%;將近60%的人民沒有儲蓄或僅有非常少的儲蓄(低於5,000英鎊),而70%國民沒有任何投資。在財務自信與能力方面,僅有37%對自身財務有信心,而認為自身金融知識非常足夠的也僅有18%。

 

 

 

美國弱勢族群情況劣於金融海嘯時期

 

如果對澳洲與英國這兩個所謂先進經濟體的調查結果覺得非常意外的話,那美國的調查結果恐怕也不遑多讓:美國版的金融抵抗力測試稱為金融耐受力(NFCS),是包含金融知識、資源、可及性、經驗與習慣的綜合評估。NFCS首次於2009年進行,每3年重複一次。2018年的最新研究顯示,儘管美國的經濟持續擴張,美國人的金融耐受力與信心卻不見成長。此外,耐受力呈現兩極化分歧擴大的跡象。千禧世代的年輕人、非裔美國人以及低收入族群的儲蓄能力甚至比金融海嘯時期還差。

 

超過一半的美國人認為自身的財務狀況會使他們感到焦慮,尤其是年齡在18至34歲之間的年輕族群的壓力水平最高(63%)。美國大學畢業生背負學貸是常態,這次調查有42%的學貸大學生付款有拖欠的情形。這跟美國大學學貸利率的上漲有關,直接增加學生還款的負擔,以美國較普遍的「直接補貼貸學金」(Direct Unsubsidized Loans)為例,2017年7月,該貸款適用於大學生的利率從3.76%上漲到4.45%;2018至2019學期年漲到5.05%;2019至2020年(也就是當前這個學期)雖調降到4.53%,但研究生的利率還是高達6.08%。

 

 

台灣人的抵抗力地圖應有完整描繪

 

由各國的調查可以發現,缺乏必要的技能來做出合理財務決策的後果正變得更加嚴峻,尤其此次武漢肺炎的啟示,更證明美國NFCS報告的結論:當資源可能更加有限並且負面的金融事件(例如失業或收入急遽下降)更加頻繁的發生時,對於許多人而言,不僅日常財務管理變得更加困難,而且將其弄錯的風險也更高。因此金融風險抵抗力地圖的描繪與分析,不管對於國家或個人,都具有相當重要的參考情報。

 

上述各國的研究發現均指出,要強化金融風險抵抗力,金融教育的量與質是重要關鍵,但教育要有效有品質,就不能只是泛泛宣導,應該針對受眾的弱點做補強才能發揮真正效果。有鑑於此,台灣金融研訓院接軌澳洲的調查設計,開發了本土化的金融風險抵抗力調查,並開放透過網路,免費提供社會大眾了解金融風險抵抗力的線上評估,目的在於透過抵抗力的診斷,除協助民眾找出自身財務弱點與盲區外,更可將金融知識教育的方向與內容更聚焦,真正讓金融為人民所用,用金融追求自己的幸福。

 

〈更多文章內容請詳:台灣銀行家 [第124期]
探索更多精彩內容,請持續關注《台灣銀行家》雜誌 (http://service.tabf.org.tw/TTB)